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专题专栏 >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 > 正文
环境保护|碧水绕园向“绿”行
信息来源:区融媒体中心 | 发布时间:2023-10-04 15:15

“现在的化港河河道干净,河水清澈。”家住附近的经开区鱼农桥街道居民亲眼见证了水变清、景变美。化港河生态修复工程,是经开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试点项目之一。如今,化港河西片区的治理成效,也成为经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缩影。

今年以来,经开区以打造千亿产业新城为目标,以水系治理为切入点,统筹污染治理、生态保护、产业结构调整,在“生态好水”的底图上,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。

试点推进,河湖连通流域换新颜

秋季的化港河两岸水草摇曳,清绿的河水静静向远方流淌。

“以水系连通破题,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。”经开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牵头单位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副局长卢伟说,化港河是连通盐卡泵站和西干渠的关键节点,经开区立足区位、资源和项目配套情况,选定化港河西片区为区域内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。

化港河西片区流域,覆盖化港河、清水河、北港河、南港河、吴家场渠和杨家河社区等7个村(社区),片区面积约15.12平方千米。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后,经开区通过科学制订治理计划,以化港河生态修复工程等山水项目、排污口整治工程和雨污管网修复工程建设为载体,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化港河生态修复工程,投资1.85亿元,开展生态疏浚、河道清淤、岸堤修复和生态缓冲区建设等。“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,现在化港河水生态系统正逐渐恢复,其他项目将在明年底前完工。”卢伟说,通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,化港河片区环境极大改善,河道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提升。

以化港河治理为蓝本,经开区邀请省环科院专家,结合试点片区经验,正着手制订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,以支撑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。

综合施策,打响水环境保护攻坚战

水,是重要的生态本底。水污染防治,问题在水里,根源在岸上,截污减污、源头控污,需要综合施策。

坚持绿色发展的经开区,将守护水安全、水环境安全作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,打响一场轰轰烈烈的水环境保护攻坚战——

明确责任,完善监管制度。经开区大力推进“河湖长制”,从河湖治理管护扩展到流域系统治理和发展统筹,将纳入“河湖长制”工作范围的22个河湖,按照区、乡、村(分场)三级责任分解到人,建立“八位一体”日常监管机制;

精准治理,全民管护。鱼农桥街道率先为辖区内的46个入河排水口设立标识牌,这是街道为排水口办理的“身份证”;在不锈钢材质的标识牌上,注明排水口名称、编号、责任单位等信息,群众一旦发现排放异常,可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;

推进流域河湖水网治理,夯实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。经开区完成12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,建成2座污水厂、4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1座污水节制闸,推动雨污分流全覆盖工作。

“通过综合施策,将有效改善辖区水质。”卢伟说,力争到2025年,全区11个国、省、市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54.5%,消除劣V类断面。


产业新图,绿色动能奔腾向前

在经开区,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终极目标,是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,厚植绿色底蕴,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同步发展。

园区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,企业也纷纷将“绿色”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之一,把绿色理念融入产品设计、制造、物流全流程,亿钧耀能推进“绿色工厂”建设;能特科技等生物医药化工企业抢抓“关改搬转”之机转型升级,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;华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建造集约化隧道空间,能同时处理18类含铜、锌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……

立足产业特色,经开区在全市“一核引领、两区支撑、三园联动”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中找准方位,正逐步构建布局合理、纵向延伸、横向耦合、循环链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网,加快纵向建链、横向集群,做强优势产业,做大新兴产业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在流域生态美图上绘制未来产业蓝图。


打印|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