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荆州日报:从一个窗口,感受经开区温度与速度
信息来源:荆州日报 | 发布时间:2024-01-20 15:56

导读

“无差别”连锁店8个月办结服务业务3000余件;

“政务服务地图”上线;

“一网通办”率达95.38%;

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达99%;

……

2023年,经开区“放管服”改革迈进深水区,服务理念不断创新,服务举措推陈出新,服务质效大幅提升。办事便捷度的提升,带来企业群众获得感的不断提升——

政务服务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和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。2023年,经开区以打造高效、便捷、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,强化“用户思维”,奔着问题去、迎着问题上、紧盯问题改,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,助力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翻开2023年经开区政务服务工作“成绩单”,亮点满满,工作呈“多点开花”之势。

奔着问题求创新

变“远处办”为“家门口办”

几个月前,西湖街道居民张先生想要开一家早餐店。正当他想着专门抽时间,去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咨询申办事宜时,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给了他一个大惊喜。

“不出街道就可以办理这些业务!我之前白担心了。”张先生开心地说。

张先生此前的“担心事”是不少群众遭遇的现实问题。近年来,因发展需要,经开区“城乡混居型社区”日益增多,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受地域、户籍等限制较为明显,需要多处跑、远处办。

2023年1月,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到基层调研时,针对企业群众的这一急难愁盼,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求:“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,要围绕企业群众到底需要怎样的服务去改。”

破理念之冰、除思想之禁。经开区相关业务部门立即行动,围绕“如何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”展开“头脑风暴”。

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,在一次次实地调研中,“无差别”连锁店改革思路呼之欲出——推行“区域无差别、对象无差别、服务无差别”服务,送服务“上门”。

思路既定,方向既明。2月底,经开区“无差别”连锁店改革方案出炉;3月上旬,区镇村三级首批76个“无差别”事项清单形成;3月28日,第一例“无差别”业务成功办理。

该服务推行8个多月来,累计办结业务3000余件。

一次改革,背后对应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小事;一次改革,是经开区从“政府管理视觉”转变为“群众体验视觉”,聚焦企业群众办事是否顺畅的自我革命。

经开区乘势而上,围绕便民服务如何更高效持续探索,组织市场监管局等进驻部门与政务服务中心签订授权委托书,选择熟悉一线审批业务的专业干部作为“首席服务官”坐席窗口,并授予其相应审批权限,确保进驻事项在综窗一次办理;

将“网上办”与“就近办”有机结合,上线“政务服务地图”,将全区41个便民服务场所地点录入,企业群众可事先规划办事范围、出行方式、把握办事时间。

迎着问题“啃骨头”

变“一事跑多窗”为“一窗办多事”

1月16日上午9时20分,某企业相关负责人李先生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法人服务区,为公司新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。综窗工作人员初步审核资料受理后,迅速将资料移交至审批科,仅用1小时便为李先生办完业务,当天下午李先生便领取了相关证件。

而在一年前,李先生来到大厅为一期项目办理相关证件时,先后跑了2个部门,耗时3天。

变化,源自于“一窗通办”改革。

长期以来,一些事项办理分散在不同部门、不同窗口,企业群众需要经历多道手续、填写多份材料、跑多个窗口才可办成事。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,“能否让所办事项集中至一个窗口办完”成为企业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。

思民之所想,急民之所忧,解民之所困。经开区换位思考,围绕深化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启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改造工作。去年10月,改造工作完成。

“新”大厅一改过去“按部门设窗口”的理念,实行“一窗通办‘2+1’模式”,即依据办事主题、具体事项的不同,设立法人服务区、自然人服务区和不动产服务专区。各专区窗口均为“综合无差别受理窗口”或“分领域综合窗口”(以下简称“综窗”),企业群众进一扇门、到一个窗、排一次队,就可办全区事。

同时,区各乡镇场(街道)便民服务中心按照“1+1”模式,分为无差别综窗和公安领域综窗,实行“一窗通办”服务模式。

“一事跑多窗”到“一窗办多事”的转变,需要审批流程的优化甚至是再造——

经开区改变部门进驻办事传统模式,打破行政层级和部门界限,将市场监管、住建等15个部门805个事项全部纳入综窗受理,通过整合服务事项,变“分头办”为“集成办”,全区即办件比例、减时限比例、“一网通办”率均大幅增长。

服务的推行,还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做支撑——

经开区加强人员培训,使窗口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横跨十几个部门数百项的业务办理;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参加行政办事员国家职业技能考试,让他们“持证上岗”,更好地为企业群众提供最专业的服务。

截至目前,通过“一窗通办”服务模式,已累计办结业务4000余件。

紧盯问题补短板

变“不好办”为“方便办”

“以前办完手续后我是到另一个地方拿的证。”1月16日上午,某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先生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申办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,在窗口就领到了证件。

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实现现场办、现场领,是经开区带着问题补短板的具体实践。

去年6月,经开区启动“局长走流程”活动,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,以企业群众身份、窗口工作人员身份、监督人员身份,对政务服务流程、效率“找茬”。

区资规分局相关负责人走流程时,发现申办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》和领证地点相隔数公里,立即与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沟通,商讨将相关证件并入综窗,做到办证、取证地点统一。

抓住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,经开区拿出实招硬招找问题、补短板——

为确保群众诉求“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”,去年3月,经开区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公室,将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转办至经开区的工单转至相关职能部门处理,并以“督办+回访”的形式,对各部门已办结的工单进行抽查回访,核实办理情况,倒逼部门提升办理质量。3月至12月,全区共受理热线工单4528件,及时签收率达100%,按时办结率达99%;

围绕降低企业交易成本,经开区推进全流程电子化采购,完善经开区政府采购电子商城特色功能,在商城新增直购专区和特色馆,为采购人采购限额标准以下商品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;

完善电子交易系统,实现在线签订合同,为企业(采购人)提供无纸化签署服务,让“数据跑路”代替“企业跑腿”。去年共完成项目48个,预算金额13096万元,成交额10146万元,节资率7.5%;

与江西九江、江苏淮安,宜昌秭归、荆门沙洋等省内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地签订战略协议,全面推进政府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,将招标人、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从地域上隔离,解决专家“熟面孔”问题,降低招投标成本,打造更加阳光、高效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。

一年步履铿锵,一年成果丰硕。2024年,经开区将继续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,带着问题再出发,推进部门权力再“瘦身”、审批流程再优化。


打印|关闭